时间: 2024-11-01 06:33:12 | 作者: 澳客电脑app官网下载
最近口罩依然紧缺,动手能力强的网友们马上就开发出一堆“重复使用口罩”的方法。
包括喷酒精、上锅蒸、烤箱烤、上微波炉等等,也有不少网友留言问求真君,这些“烹饪”方法靠谱不靠谱。
为此求真君马上搜集了大量文献,也咨询了相关专家,给大家总结了一套口罩重复利用的教程,在开始长篇大论前,直接上结论:
2、75%酒精(医用酒精)法,破坏口罩滤材的带电状态,影响口罩过滤性能。
蒸煮法,没办法使用烘烤和紫外线级别口罩可优先考虑此法,沸水隔水蒸煮30分钟,完全晾干后使用。而普通医用口罩不推荐此法。
1、口罩消毒重复利用是物资紧缺下的无耐之举,N95级别口罩有多次使用可能,但原则上一次性医用口罩不推荐重复使用。
2、经过上述方法消毒后,如发现口罩的鼻夹夹不紧了,或者是口罩的气密性没有之前好了,请立刻停止使用!
3、消毒法只适合低风险人群:不在湖北地区、不是医护人员且不出入医院、不接触病患。
回到话题上来,网传各种口罩消毒方法靠谱吗?求真君还真找到了一份不错的资料,这里和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一下。
不过在分享之前,求真君认为有必要和大家科普一下,为什么口罩需要定期更换。
首先要从原理说起,无论是医用口罩还是N95级别的防尘口罩,其过滤原理都是通过口罩夹层的阻隔层(由聚丙烯熔喷纤维)把吸入的空气中的颗粒物(包括粉尘、细菌、病毒等)拦截、吸附起来,避免使用者吸入有害微粒。
除了纤维拦截,一般还会在口罩阻隔层上进行驻极处理,让阻隔层轻微带电,主动吸附微粒,增强过滤效果。
口罩的阻隔层就等于一张大网,因此,即便不考虑口罩的卫生情况,如果这张大网的网孔被各种颗粒物堵上了、网眼被填到一定限度了,没足够的空气进来,我们戴着自然就会感觉呼吸困难,这口罩自然就不能用了。
而且温暖潮湿的口罩也是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再考虑到口罩被口水鼻涕弄脏,经常使用后变形、损坏影响气密性等问题,原则上口罩都是不可以使用很久的。
区别只在于,普通医用口罩寿命短(约4小时),N95级别口罩寿命长(约8小时)而已。
不过对于低风险人员(非医护人员,不接触病人,不在湖北地区),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研究员张流波建议在口罩短缺时期,口罩没污损的话,自然晾干后可重复使用,不可清洗。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也提到,N95口罩在功能完整、未被污损情况下,最多可重复佩戴5次。
但现在特殊时期,不消毒估计大家都不会放心的求真君基于一份研究资料,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民间消毒法的可行性。
2003年SARS爆发,当时口罩也一度成为稀缺物质,在SARS疫情结束后,中国台湾行政院劳委会劳工安全卫生研究所(下称研究所)就进行过一个关于“一次性口罩灭菌再使用之可行性探讨”的研究。
研究目的很简单,就是看看口罩经历各种灭菌手段后,是否还能维持合格的工作状态,为我们所用。
研究所选购了6款口罩来测试,其中2款为澳标P2等级口罩,4款为美标N95(国标KN95)级别口罩。
虽然研究当中没有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但由于口罩的防护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材料制造成的阻隔层拦截颗粒物,因此试验结果对于普通医用外科口罩而言还是很有参考意义。
研究所的测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是探究不同的灭菌方法是否能有效杀灭病菌,2是经过有效的杀菌方法后,口罩的过滤能力是不是有影响。
研究所采取了大肠杆菌作为模拟病菌,并把病菌通过雾化器附到试验口罩上面,然后分别使用干热、湿热、高温度高压力、紫外线种常见的灭菌方式,看看能不能把口罩上面的大肠杆菌消灭。
湿热蒸煮和酒精喷洒的杀菌方法,都需要待口罩完全干燥后才能用,不然水汽凝结在口罩上会增加空气阻力,同时也会让口罩的过滤效率明显降低。
其中湿热处理(蒸煮)、高温度高压力和酒精处理这3种消毒方法,均对部分口罩的过滤效率造成一定影响,高温度高压力甚至会让口罩严重变形。
湿热(蒸煮):5号口罩中的1个样品过滤效率下降至低于95%的水平,6号口罩也有较明显的性能下降。
标红的数据表示重复测试中有口罩样品过滤效率低于95%(N95级别口罩初始过滤效率95%)
高温高压(高压锅):相对没那么流行的方法,而且测试结果很不理想,有口罩被“炖”到变形了
标红的数据表示重复测试中有口罩样品过滤效率低于95%(N95级别口罩初始过滤效率95%)
紫外线(紫外线消毒柜):此方法是可以的,研究所用的是生物消毒柜,30秒就干掉大肠杆菌了,我们家用的紫外线消毒柜适当延长到半小时到1小时即可。
75%酒精(医用酒精):效果最差的一个消毒方法,1、2、5、6号口罩过滤效率都有明显下降。
标红的数据表示重复测试中有口罩样品过滤效率低于95%(N95级别口罩初始过滤效率95%)
酒精会使部分口罩滤材纤维表面溶融,以此来降低在制作的完整过程中被植入的离子的逃脱能量,影响过滤效率。
医用酒精切底杀菌的操作不容易,需要里外喷洒均匀,而且医用口罩外部还有防水层的设计,会阻隔酒精渗透,普通人操作不一定可以完全杀灭口罩阻隔层上吸附的细菌病毒,这样的口罩二次使用也很有风险。
总结一下,针对N95级别口罩二次使用的5种杀菌方式中,有2种是可取的,分别是干热和紫外线,消毒后口罩过滤性能基本没影响。
烤箱或者紫外线消毒柜的话,可根据条件做消毒(新冠病毒在60摄氏度高温下40分钟失活,也怕紫外线小时。
如果没有烤箱也没有紫外线消毒柜,根据实验结果,把N95口罩隔水蒸煮15分钟~30分钟,完全晾干后也能够继续使用。
不过上面也提到了5号口罩中的其中1款样品湿蒸后过滤效率降到低于95%,同时常规使用的寿命也会会降低,算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了。
但注意!!!有一点是研究院不进行测试的,就是做消毒后,特别是高温高湿条件下消毒晾干后口罩的
如果大家发现用以上方法消毒、完全晾干后再进行佩戴,发现口罩的鼻夹不灵了,或者明显出现口罩贴合性和气密性不佳的情况,请立刻不再使用!!!
普通医用口罩能这样做吗?是的,研究所的测试仅针对N95级别口罩,对于医用外科口罩和普通的医用口罩,又能否使用上面那些可行的消毒方法呢?
一般情况下,普通医用口罩完全不建议重复使用,现在特殊情况,求真君建议参考研究院的测试,
因为从数据能够准确的看出,湿蒸法对口罩的过滤效果有影响,而医用外科口罩对粒径为0.03m的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仅为30%(N95级别为95%),过滤效率再下降就真的防不住什么了。
至于网红的酒精法,上面的研究也提到会对口罩的过滤效率造成较大影响。而且只是里外喷洒酒精,不保证酒精接触到吸附在阻隔层当中的病菌,如果无法有效杀灭病毒,能二次使用也毫无意义了,因此同样不建议。
最后还不能忘记一点,如果经过消毒操作后,发现口罩的鼻夹不灵了,或者明显出现口罩贴合性和气密性不佳的情况,请立刻停止使用。
那么口罩的重复使用研究到这边就结束了,希望有机会能够给到大家一些帮助。随着口罩厂家陆续复工,口罩供应肯定会赶上来的,物资充足的话,尽量就不要重复使用口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