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李焕国曲折云南丽江、腾冲、楚雄等地10余年,经商办厂开展茯苓工业。2021年,他瞄准茯苓全工业链开展,返乡兴办靖州国苓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农户3200多户,发明劳作岗位8000余个。其所办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个人先后获“怀化市第一批中药材工业高质量开展乡土专家”“首届县长质量奖”等荣誉。
“国际茯苓看靖州,靖州茯苓有国苓”。李焕国特意请人写下这句线日,记者见到李焕国时,他刚送走客户。“签了个大单,离本年完结出售1亿元的方针又近了一步。”李焕国说。
上世纪80年代末,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大堡子镇上河村的一间老屋里,围在爷爷身边装茯苓菌包的情形,是李焕国一辈子抹不去的回忆。
“爷爷种茯苓,常常有肉吃。每天还给我几角零花钱,快乐得很。”那时的李焕国只要五、六岁,正是好动的年岁,尝到茯苓甜头的李焕国却能坐在桌前装菌包好几个小时。
靖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松木资源丰厚,成长的茯苓品质优、药效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当地就推行人工培养茯苓,李焕国的爷爷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靖州建成全国最大的干鲜茯苓加工交易商场。李焕国的爸爸妈妈带着一家人走出大山,落户县城,成为靖州第一批从事鲜茯苓粗加工及出售的人家。
彼时,靖州茯苓声名鹊起。李焕国家的茯苓加工作坊快速地开展成为小型茯苓加工厂。最忙时,雇有10多个工人干活。
在上河村,李焕国的爸爸妈妈邀乡亲们纷繁参加。200多户人家的村子,从事茯苓出产、栽培、加工有三分之一的乡民。
靖州工业开发区茯苓科技工业园国苓科技有限公司,一堆堆不起眼的“土疙瘩”被送上智能化出产线,瞬间“面目一新”,变成皎白的茯苓丁、茯苓卷、茯苓片。
“国际茯苓看我国,所以我把企业取名国苓科技。”谈及企业未来的开展,李焕国说:“我的最大愿望,便是茯苓梦。”
2006年,从云南大学毕业后,李焕国挑选留在云南,给当地人教授茯苓培养技术,跟茯苓这个“土疙瘩”再续前缘。
开始,当地乡民关于李焕国这个“愣头青”并不看好。李焕国干脆和我们一同干,每个过程他都亲身演示、重复教学,直到对方弄懂停止。李焕国的尽力逐步取得大众认可。
“哪里有茯苓,哪里就有我。”10余年间,李焕国先后在云南腾冲、丽江、大理、楚雄等地办厂,成功链接云南茯苓产地与靖州茯苓集散中心,每年为靖州集散中心运送茯苓原材料数千吨。
异乡纵有当头月,不及家园一盏灯。2021年,靖州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招引“归雁”返乡创业,向李焕国宣布约请。
李焕国带着他的“国苓梦”和一切积储,入驻靖州工业开发区茯苓科技工业园,深耕茯苓全工业链开展。
回乡第一年,李焕国的公司营收就超2000万元,供给200余个工作岗位。之后两三年更是带动周边3200多户农人开展茯苓栽培加工,发明劳作岗位8000余个,为每户均匀增收1.9万元以上。
“本年,公司已完结订单8000多万元,订单排到12月份。”在国苓科学技术产品营销体会店,前来看样订购的客户川流不息。
十方九苓,七出靖州。茯苓是药食同源的食材,据了解,中药10个药方,有9个要用到茯苓。而全国70%以上的茯苓来自靖州。
背靠靖州“丰厚的茯苓资源”这棵大树,李焕国公司研发的茯苓丁、茯苓银耳羹、茯苓薏米茶、茯苓面条、茯苓酥等数10种茯苓产品,都深受顾客喜欢,线上线下订单不断。
“要赚就赚外国人的钱。”常常和李焕国沟通的茯苓同伴们,都知道李焕国有一个愿望——赚外国人口袋里的钱才是真身手。
本年一开年,李焕国自动找到一家香港企业协作,建立进出口交易公司,并依托怀化国际陆港、西部陆海新通道,活跃开辟海外商场,让靖州茯苓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9月14日,湖南国楷进出口交易公司闪亮挂牌。同一天,5000美元的茯苓产品登上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销往东南亚国家。
“首笔事务销量虽不大,但开了个好头。”靖州商科工信局负责人杨亮亮说,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全县29家茯苓企业都可以借“这艘船”出海。
靖州是全国最大的茯苓集散地、茯苓加工及出口基地、茯苓菌种供应和技术推行中心,具有全国最完好的茯苓工业链条、最大的茯苓加工交易中心、仅有的“茯苓价格指数”信息发布渠道。
“要想赚更多的美元,仅有要做的便是加速产品研发和出产。”李焕国说,现在,国苓公司聚集茯苓菌种、茯苓加工及茯苓交易全工业链开展,已研宣布茯苓药品、食物、饮品、日化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数10种。
李焕国:“回乡创业是一个正确挑选,我愿尽我一份力气,把靖州‘我国茯苓之乡’打造成‘国际茯苓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