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0-19 02:50:07 | 作者: 澳客电脑app官网下载
一直听说,日医学馆要退出中国,先是停了除培训以外的业务,中健联康养研究院发现,近年来,日医学馆在中国的实体,已经逐渐注销,至2023年上半年,日医学馆在中国直接注册的实体,以及通过香港公司注册的实体,以及香港公司均完成了注销,自2019年-2023年,日医学馆已经逐步完成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日医学馆在中国最重要的实体,日医(北京)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以及旗下的青岛日医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日医恒基(北京)健康管理技术有限公司、河北日医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四川省日医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天津日医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大连日医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广州正祥和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等实体公司已全部注销。日医学馆直接注册的日医(广州)商贸有限公司,以及旗下的日医(佛山)健康服务有限公司、日医(珠海)健康服务有限公司等均已注销。日医学馆直接注册的日医(上海)社区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也已经注销。日医香港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日医三杰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也已经注销。
日医学馆,是日本康养领域的杰出代表,创立于1968年,之后30年的主体业务是医疗辅助业务的人员培训(女性为主)和外部工作。1990年代后期进入到康养服务行业。2003年进入到幼儿保育院领域。2000年以后,康养板块逐步扩大。目前,该公司的主体业务是老人护理,幼儿保育,家政服务等。2012年,成立日医福利器具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开展业务。
自进入中国以来,这家日本行业龙头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却并不顺利,中健联康养研究院发现,至2023年上半年,日医学馆在中国的经营实体已经全部注销,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日医学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经过多年的发展历史,公司已独具特色:主要围绕“介护+医疗+教育”三项事业为核心布局养老产业,并且开设不同的子公司来运营相应的业务,实现了从老年护理到生活照护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
(1)医疗支持:提供综合性医院、诊所、配药药房、医用器材消毒灭菌、药剂物品管理、药店管理经营咨询、照护产品、药品及福利器械的分销服务、诊断支援服务、医疗机构管理运营外包服务等。
(2)介护服务:按照每个客户的不一样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介护服务,包括收费养老院等居住型介护服务、上门介护等居家型介护服务、针对残疾人士的福利服务。同时,提供托幼服务及老年健康护理服务,包括熟食配送、生活支援用品、家政服务等。
(3)教育培训:提供护理人员培训及认证、保姆培训、医疗机构管理培训、医疗与介护技能讲座、日常生活支援讲座。同时,为应对全球老龄化日趋严峻的问题,通过开设“COCO塾”“Gaba”等语言学校,广泛展开符合现代需求的教育服务。日医学馆在日本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已成功培养超过100万名人才。
(4)别的业务:发展护理服务后,向其他养老服务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日医学馆在日本还为高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所需要的各种福利器具和用品,包括护理床、拐杖等。护理产品的种类虽然繁多,但从业企业大都规模小、营业网点不大。为此,日医学馆采用了集中商品向日本全国的护理商店销售的策略。
日医学馆的这些业务,是中国所需要的,特别是在中国老龄化加速发展的当下,高品质的护理、养老服务以及专业的人才教育培训服务都是市场所需要的,但为什么日医学馆在中国发展了十年,最终却完全退出中国了呢?
资料显示,日医学馆的收入来源,日医学馆在养老领域已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在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的过程中,保险公司向养老公司(日医学馆)支付的90%服务费,其中50%来自介护险费,另50%来自税金,也即由政府负担的部分,构成了日医学馆养老服务的重要收入来源。此外,日医学馆的为老服务已经覆盖了老年人日常的医疗护理、长期照护、上门介护、家政服务等。
从日医学馆在日本的收入来看,主要来自于介护保险费以及税金(政府负担部分),而这些支付渠道,在中国并不成熟,直接点说就是,日本的服务很好,但中国缺乏相对应的支付能力,而日医学馆提供的培训服务,据说7000元起,花7000元去学习怎么样护理老年人,这个在中国当前情况下,还比较难,虽然中国需要高品质的护理服务,但还没做好支付与之相对应的费用的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和资金准备。
日医学馆全面退出中国,日本养老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利,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文化理念的区别,这个中健联康养研究院在此前的研究报告中也有提到,中日虽然有一定的文化共同,但近代已经有巨大的差别,自宋以后,中日的文化交流和文化理念就逐渐有了很大的差别。还有就是做事的方式和风格,中国的从业人员,大部分都很难满足日本养老服务的要求,同时也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支付能力。
中日两国,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日本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均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系,而国内目前养老服务体系尚在建设中,在供给端,仍然未能很好解决,建立养老服务的资金难题,在日本,经过政府批准的养老服务企业,均能获得低息长期贷款,而国内目前养老服务企业想要获得贷款,难度比较大,并未建立为支持发展养老服务而与之相对应的金融服务政策。在需求端,日本介护保险,支付相关服务费用的比例为80%-90%,而国内的长期护理保险,尚处于试点阶段,替代率较低,差距较大。
既然国情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所处的阶段也不一样,文化、支付、需求等均不一样,那么,我们还能够学习日本的经验吗?日本老龄化走在中国前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建立了完善的体系,当然有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但如何学习,怎么学习,才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思考和学习的重点。
详细了解日本的养老服务体系,在理解的基础上,针对国内以及各家企业的真实的情况,学习和借鉴日本经验,提升服务质量,全盘照搬的结果,多数已经失败了,借鉴性学习日本经验,将是中日两国养老行业交流与学习的重点。
日医学馆的养老产业依托于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载体。在深度的医养结合成为其最大的优势,特点如下:
日医学馆的养老机构涵盖了从急性医疗到康复护理再到一般养老功能的三位一体多元服务内容。同时与很多医院从始至终保持密切合作伙伴关系,确保入住者及时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康复护理方面,有着先进的康复医疗技术和经过严格培训的疗法师及护理员,为老人制定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康复计划并提供细心周到的护理服务。在养老方面,养老机构都设有茶话间、餐厅、健身房、文娱室、会议室等功能场所,有的还有温泉浴室、花房等特殊颐养设施,为老人起居、康养和社交提供便利。
日医学馆对介护服务十分重视,介护人才的培养被纳入正规学历教育系统。学员要通过至少130个小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课程,系统学习介护工作的基础知识、沟通技巧和介护方法。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技术层面教学,更重视心理学知识和社会互动技巧的传授。介护人员上岗前要通过从初级到高级的资格考试,工资根据级别不一样,但都在较高水准。日本介护服务在日医学馆人员工资支出占项目费的70%。高薪资和严格的培训是护理人员提供专业化、高质量介护服务的必要保障。
养老机构在设计上十分注重对老年人的关怀,如室内从始至终保持清洁干净,预防感染;家居布置上考虑灯光和床的舒适度以及梳妆台的便利性;浴室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残疾老人使用;在公共空间摆放老人的手工艺品、花冠等,体现了对老人安全感、舒适度和成就感的重视。对细节的关注还体现在精细化的服务上。养老机构为失能老人配备专职人员服务团队,包括疗法师、介护士、药剂师、营养师、管理员、事物员等,提供专业周到的护理、疗养服务。护理人员会定期给老人体检,还会持续关注老人饮食、入浴、梳妆、排泄等变化,观察老人身体健康情况和病情进展,并做详细记录,通过体操、手工、游艺等项目帮助老人康复。
日医学馆在日本的养老社区大致上可以分为日托式机构,全日制养老院,针对老年痴呆者的特殊设施和居家护理站。无论哪种机构,最鲜明的特点是它的“小”,比如说全日制养老院,床位配置方面:每个机构最多不超过80个床位,日医学馆中国事务负责人佐佐木就曾表示日本养老院在硬件外表上看来并不亮眼,强调的是服务价值,而超过80个床位,则无法保障提供更好的服务。
首先,标准化的日本服务。叠一个床单的角需要六道工序,到家庭给老人洗澡,三个人,一男两女标准配备。其次,人性化的养老设计。日医学馆养老院的设计处处体现一种人性化的氛围。比如说养老服务机构采用通过起吊方式横向滑动的大门,使轮椅能轻松移动。最后,优质化的经营用品。不仅仅产品的高质量把关,同时结合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情况和生活环境设计合适的产品,比如老人用的纸尿裤。
日医学馆养老运营的核心是高品质的特色护理,为了提供优质的服务,日医学馆放弃建设大体量的养老项目,因为大体量的养老项目不好管理影响服务的质量。目前日医学馆在日本境内有约500家培训学校,提供专门的护理课程培训,在日本接受过该机构培训累计超过300万人,其中在日医学馆就职的约100多万人。
总的来说,日医学馆的主营业务是它的特色服务,不仅仅停留在看护好老人,而是提供支持与帮助老人在养老生活中保持自立,帮助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恢复自立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维护老年人权利与尊严的基础上,这恰恰也是中国养老产业所缺乏的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