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澳客官网app免费下载-彩票网电脑版下载官网,主要生产灭菌器,灭菌柜,蒸汽式灭菌柜,,脉动真空灭菌柜,快速冷却灭菌柜,旋转式灭菌柜...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澳客官网app免费下载

【关注】科技赋能 为延边农业发展插上智慧翅膀

发布日期:2024-12-28 |   作者: 澳客官网app免费下载

  

【关注】科技赋能 为延边农业发展插上智慧翅膀

  又是一年收获时,延边广袤的黑土地上泛起金黄。全州范围内,一场现代化的秋收大戏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农业机械的轰鸣声响彻田间地头,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农机大军”成为了今秋延边大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现如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模式已悄然让位于“科技种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智能农机穿梭其间,精准播种、高效施肥、无人机喷洒农药、机械收割……在科技助力下,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延边农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迈向现代化新征程,绘就出一幅幅丰收与希望并存的壮美画卷。

  9月的延边,正值大豆、玉米产量品质形成的关键期,也是防治病虫的重要时期。在安图县亮兵镇古树村,村民阚兆元使用遥控器操作植保无人机。一道道药雾从天而降,均匀洒向田地。“以前都是用人工背着喷壶器打药,作业效率低、不便施药。现在用无人机,1公顷玉米地10分钟就能完工。”阚兆元是亮兵镇的种地大户,也是全县第一批使用植保无人机种田的农户。他和记者说,使用无人机不但精准,而且效率高,一天能完成30公顷左右的作业。植保无人机不仅自用还可以对外租借,已经累计作业500余公顷,成了他的一个创收来源。

  如今,像阚兆元这样告别传统耕作方式的农户还有很多。机械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耕作的主力军。六十里平岗平原,是我州绿色有机水稻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这里的农民已摆脱了“靠天吃饭”的依赖,灵活运用“数字农业”这一新型技术,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新动能。走进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在田间地头就能清楚看到具备多种功能的监测系统,不仅有了解土壤墒情和气象情况的大田物联网监测系统,还有实时了解农田各个角落的农业视频监控系统。延边吗西达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君说:“在这里,可以了解到温度、湿度,以及水渠水温、PH数据等。此外,通过虫子观测设备,可以提早预防病虫害。”

  时下正是秋收时,延边大地正在上演大型“农机秀”。收割机、装载运输车、无人机等穿梭往来。农业机械的智能化转型,如同为传统农业插上了翅膀,精准播种、智能收割,不仅大幅度提高了作业效率,更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则让农业生产管理变得更精细和高效,实现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链条监控与优化,确保了每一粒种子的健康成长,每一分收获的丰盈饱满。

  延边州致力于以数字化、智能化培育新质生产力。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202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7.6亿斤,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实现“连续六年增产”的奇迹。其中,大豆播种面积占比达到全省的35%,建设高标准农田56.9万亩。全州农业机械销售额达到2.6亿元,销售农机具3900多台(套)。

  近年来,得益于科技的助力,延边已经有更多的农产品发出了现代农业的优势之光。近年来,延边州紧跟国家、省科技小院建设步伐,不断拓宽科技小院覆盖面,科技小院已成为科学技术创新、人才教育培训、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2021年,和龙桑黄科技小院被确定为延边州首批科技小院。作为全国唯一以桑黄产业兴农的科技小院,这里已发展成为集“科技兴农、产业研发、科普教育、人才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基地,累计培训农民千余户,并在和龙市5个乡镇实现了规模化栽培。据吉林桑黄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桑黄研究院院长刘杰介绍:“4年的时间里,已经有20多位师生先后深入到企业、农业一线,开展了科研活动。目前,我们已选育出一个具有道地性的优良桑黄品种,而且围绕桑黄产业,又开发了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冻干粉等系列的桑黄产品。”

  走进汪清桃源小木耳示范基地,智能化生产车间内长长的闭环流水线上,从木耳菌袋灌装到消毒杀菌再到控温培养,全流程自动化;立体栽培温室大棚里,空间利用达到了极致,温室控制实现了自动化。这套在国内领先的集“菌种研发、设备生产、菌包加工、标准化种植、产品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全闭合型黑木耳生产线,引领着黑木耳产业朝着标准化、生态化、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无土栽培、鱼菜共生、智能温控……走进龙井市良田百世运动假日景区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产业园,随处可见“黑科技”。长势喜人的南瓜、红薯、生菜、芹菜等,没有长在泥土中,而是长在各式各样的管道里,发达的根系被滋养于特制的营养液中。景区负责的人介绍,智能温室配备有温室环境数据智能监测、智慧园区管理、农产品质量追溯等系统,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以此来实现智能灌溉、精准施肥、光控、温控、湿控、植保等种植环境的自动化控制。

  在延吉市朝阳川镇太东村大棚人参种植基地,1排3栋塑料大棚内分别摆放着上下2层人参培养床,棚内设有先进的全自动给水系统和排风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参对光照、温度、湿度、营养的需求。延边大学农学院教授朴仁哲介绍,人参大棚种植技术是利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营养液和基质来提供营养,这一技术不仅突破了地域和季节条件限制,让人参种植走出深山老林成为现实,而且因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免去使用土壤消毒剂、农药和除草作业,使大棚人参达到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标准,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一个又一个科技小院将高校与农业农村生产一线紧密联系起来,推动乡村产业链升级,搭建起农业与科技之间的“高速路”,以智慧技术持续赋能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延边州科协科普部部长金莲花说:“近几年,延边州科协积极地推进科技小院建设。目前,我州共有经中国农技协批准的科技小院22家。数量位居全省首位,涵盖了肉牛、桑黄、苹果、番茄、蜂蜜等特色产业。”智慧赋能让延边农业实现了从“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的华丽转身,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生动实践,让科技的力量真正渗透到农业的每一个角落,激发了农业生产的无限潜能。

联系方式
更多产品信息请联系
+86-512-58375615
给我们留言